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那些事儿……
发布时间:2025-09-12 04:02:28

  “安排”,症状可能慢悠悠登场,也可能突然给你一个 “惊喜”,轻重程度更是天差地别。

  甲亢的核心问题,就是甲状腺这个“工厂”太卖力,生产了过多的甲状腺激素,让体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(T3)和甲状腺素(T4)的含量超标。

  ,就像免疫系统“认错人”,产生的抗体反而鼓励甲状腺多干活,一个劲儿地分泌激素。

  目前还没完全搞清楚,但年轻或中年女性更容易“中招”。另外,吸烟也是这个病的“助攻”。

  还有个相对少见的原因,就是甲状腺上长了肿块(结节),这些“小调皮”让甲状腺变得异常活跃。

  好在结节大多是“良民”(非恶性),但架不住有些结节里的甲状腺组织太“积极”,会产生过量的甲状腺激素。

  为啥会长这些结节?现在也没弄明白,不过6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遇到这事儿。

  如果你正在吃含碘的药(比如胺碘酮,有时用来控制心律不齐),偶尔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。

  由药物引起的甲亢,通常停药后会慢慢好转,但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回到“正常轨道”。

  体内人绒毛膜含量过高,这种情况可能在怀孕早期、怀了不止一个宝宝(多胎妊娠)或者出现葡萄胎(子宫里长了一团异常细胞,而不是健康的胎儿)时发生。

  垂体腺瘤,就是大脑底部那个叫垂体的腺体上长了个“良性肿瘤”,它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“生产计划”。

  甲状腺炎,也就是甲状腺“发炎”肿胀了,炎症可能破坏甲状腺滤泡,导致滤泡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入血,进而引起暂时性甲亢。

  甲状腺癌,很少见的情况下,甲状腺上的癌性肿瘤会打乱甲状腺激素的“生产节奏”。

  要是觉得自己可能得了甲亢,别犹豫,赶紧去看全科医生。诊断主要靠你的症状和血液检查来判断甲状腺功能的“状态”。

  全科医生可能会安排你做个血液检查,也就是甲状腺功能测试,看看甲状腺激素的“成绩单”。

  促甲状腺激素(TSH):由脑垂体“分泌”,是甲状腺激素生产的“指挥官”。

  一般来说,TSH水平低,同时T3和/或T4水平高,就可能是甲亢在“作祟”。医生可能会把这些测量值叫做“游离”T3和T4(FT3和FT4)。

  如果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,你可能会被转到专科医生那里做更多检查,好找出“幕后黑手”。

  甲状腺扫描:能帮着找找甲状腺肿块(结节)之类的问题,还能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。

  检查前1~2周需避免食用海带、紫菜、海鱼等含碘丰富的食物,同时停用含碘药物(如胺碘酮)。

  检查时要吞服少量带微放射性的物质,也可以通过注射给药,这些物质会被甲状腺“吸收”。

  通常你会被转给专门研究激素疾病的专家(内分泌科医生),让他们来制定“作战计划”。

  硫脲类药物是治疗甲亢的“常客”,它们能让甲状腺别再过量分泌激素,常用的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。

  同时,可能还会让你吃另一种叫β受体阻滞剂的药(如),它不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,仅能缓解甲亢引起的心悸、手抖、焦虑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。

  注意:哮喘、严重心动过缓(心率<60次/分)、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此类药物,需由医生评估后选择是否使用。

  副作用:刚开始的几个月,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舒服,发烧、头痛、关节疼,味觉变了,胃里不舒服,还可能出发痒的皮疹。

  注意事项:吃甲巯咪唑的时候,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,因为该药在怀孕早期使用可能增加胎儿畸形风险。

  要是吃着甲巯咪唑发现怀孕了,赶紧告诉医生,由医生评估是否调整药物或剂量。

  还有个不太常见但挺严重的副作用,就是白细胞计数突然下降(粒细胞缺乏症),这会让你特别容易被感染。

  如果出现发高烧、喉咙痛或者咳嗽老不好这些症状,立刻联系医生,他们可能会安排你验血,查查白细胞计数。

  这是一种放射疗法,能破坏甲状腺细胞,让它们少产点激素,治疗甲亢效果挺不错。

  医生会给你一杯含碘的饮料或者一颗胶囊,里面有低剂量的辐射,这些辐射会被甲状腺“吃进去”,大多数人一次治疗就够了。

  可能得等几周或几个月才能感受到全部效果,所以可能需要短期吃点药,比如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。

  不过,孕妇、哺乳期妇女不能用这种治疗,要是甲亢引起了严重的眼部问题,也不适合用。

  但切掉甲状腺后,身体就没法自己产生甲状腺激素了,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等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。

  只要遵医嘱规律服药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,将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,就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。

  甲亢不是“绝症”,早发现早治疗,多数人能恢复正常生活!如果你或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,别犹豫,赶紧就医!